[
腕表之家 鐘
表雜談]專業飛行
腕表的歷史由來已久,像是
寶璣Type XX,
百年靈Navitimer、
萬國馬克系列、
真力時“大飛”等,都有很深厚的傳承。在如今表圈復古風格浪潮下,不僅是
潛水表推出歷史復刻型號,就連飛行表也紛紛加入到這個陣營之中。在2017年巴塞爾國際珠寶鐘表展,
浪琴公布了這款型號L2.816.4.53.2的經典復刻系列大眼飛航表,憑借獨特的設計一經推出便引發了不小的關注,甚至斬獲同年GPHG 頒發的“最佳復興腕表”。

L2.816.4.53.2
浪琴與飛行員腕表其實也有著很深厚的淵源,歷史上曾為多國空軍提供軍表。而我想浪琴飛行表被更多人銘記則是由于一位傳奇人物——美國飛行員查爾斯·奧古斯都·林德伯格
(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)。1927年他駕駛飛機從紐約前往巴黎,成為飛躍大西洋歷史第一人,期間佩戴的正是
浪琴表。為了致敬這個偉大壯舉,此后浪琴推出了多款“林白表”,這些表款可通過旋轉表圈來矯正時差,并通過位于表盤中央的可旋轉小表盤矯正秒針,具有很強的專業性。該系列的推出也奠定了浪琴在飛行表市場的地位。

查爾斯·奧古斯都·林德伯格,又譯林白
除了赫赫有名的“林白表”,浪琴還有眾多為專業飛行而打造的腕表,只可惜它們大多都被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,正如今天的主角:大眼飛航表(Avigation BigEye
Chronograph)。關于這支表的原型其實非常罕見,目前網絡上并無太多資料記載,甚至浪琴博物館內也沒有收錄其歷史型號,至于它的由來品牌也僅用“設計靈感源自30年代的一款飛行腕表”簡單帶過。

Type A-7 1935與現代復刻型號
其實,是否能追本溯源找到歷史型號并非那么重要,因為浪琴經典復刻系列也并非一成不變、原原本本地照搬古董表,而是在保留設計精髓的基礎上,迎合現代審美和使用習慣對部分設計再作微調。例如同是飛行員腕表的Type A-7 1935復刻型號L2.812.4.23.2,相較于原版對指針樣式做出了調整,并且在6點鐘方向增設日歷顯示窗口。而“燕尾服”(Tuxedo)的現代型號L2.830.4.93.0則對刻度顏色等細節加以改變。
讓我們再回到這款腕表本身。所謂“大眼”,因其位于3點鐘方向碩大的分鐘積數盤而得名。相較于9點鐘方向的秒針盤和6點鐘小時積數盤,它在視覺上的確會“大”出那么一圈,打破了傳統計時碼表左右對稱的視覺平衡感,非常具有特色。
考慮到夜間飛行需求,夜光也是飛行表不可或缺的功能。這款腕表在阿拉伯數字時標、時分針上,均覆蓋夜光涂層。與常見復刻腕表為追求復古效果而采用的米黃色不同,大眼飛航表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,其夜光涂料呈現出的是一種淡淡的青色,這也是我個人頗為喜愛的細節。
目前腕表的一個審美趨勢就是越來越“大”;而對于復古風格的腕表的來說,“小”才能忠實還原典雅的風貌,因此對于一款復刻腕表,表徑如何取舍也是一個矛盾點。盡管原型表的表徑難以求證,但不得不說所采用的41毫米表徑確實符合當今佩戴習慣,同樣這個尺寸也被萬國新款“飛計”所采用。
將腕表翻至另一面,實心底蓋上方雕刻的是一架飛機圖案,再次強化了“飛行表”的主旨。盡管現代
浪琴腕表多使用基于ETA的
機芯型號,但歷史上的浪琴曾在自主機芯領域有著很深厚的造詣,尤其以計時機芯見長。從1878年推出的20H機芯開始,浪琴就致力于研發高水平計時機芯,其中采用水平離合柱狀輪的13ZN機芯,更是品牌在該領域的巔峰之作。不過在“石英危機”后,加入
Swatch集團的浪琴調整了品牌定位,轉為選擇更成熟穩定的
ETA機芯。這枚大眼飛行員也不例外,它搭載基于ETA A08.L01計時機芯打造,品牌將其命名為“L688.2”,機芯配備導柱輪和垂直離合裝置以及硅游絲,并具備54小時動儲。
售價方面,20800元人民幣的公價比較符合品牌的定位。相較于現代風格的飛行員系列“先行者”,大眼飛航表的起售價格更低,作為同價位中少有的復古飛行碼表,它的出現不僅填補了市場空白,也為喜歡該風格的朋友提供了不錯的選擇。(圖/文 腕表之家 蕭峰)
clock181818 評 歐米茄 海馬 300米潛水表 210.32.42.20.01.001
表友們動力儲存實際有多少小時???卡日歷嗎?
深海處幽藍 評 泰格豪雅 卡萊拉 CBN2A1H.FC6512
表盤設計挺好的,特別是瀝青小表盤
WX_xiaosa1990n 評 勞力士 潛航者型 潛航者日歷型 116610LN-97200 黑盤
入手黑鬼有歷,全新。私信留聯系方式